“疆电入渝”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沙戈荒”绿电7毫秒到重庆
“疆电入渝”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沙戈荒”绿电7毫秒到重庆
“疆电入渝”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沙戈荒”绿电7毫秒到重庆央视网消息:6月10日上午,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外送(sòng)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投产送电,作为(zuòwéi)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工程接入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远在新疆的电能是如何(rúhé)跨越山河送往重庆的?我们先(xiān)来连线正在(zhèngzài)新疆巴里坤县的总台记者苏蒙(sūméng)。
连接(liánjiē)新疆 甘肃 陕西 四川 重庆五个省区市
总台记者苏蒙:这里就是位于新疆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市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huànliúzhàn),这里同时也是“疆电入渝”工程电力输送的起点,就在刚刚,这条连接新疆、甘肃(gānsù)、陕西、四川(sìchuān)、重庆五个省区市,全长2260公里的“电力天路(lù)”实现了投产发电。
这条线路(xiànlù)开工于2023年(nián)8月,到今天投运实际的工期还不到2年,创下了我国2000公里(gōnglǐ)以上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快开工到投运的纪录,在这里要向每一位建设者致敬。
“跨雪山 越戈壁” 铁塔“增重”抗住西北风(xīběifēng)
建设这样一条超过2000公里的输电线路并不容易,首先面对的就是复杂的地形,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出发,一级级输电铁塔先后穿越雪山、戈壁,沙漠等复杂地形地貌(dìmào),其中,新疆段(duàn)冬季施工温度(wēndù)在零下30摄氏度(shèshìdù)左右,给整体施工带来不小难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输电(shūdiàn)线路(xiànlù)建设中途径新疆、甘肃的多个风区,最大(dà)瞬间(shùnjiān)风力甚至达到10级。为了降低百米输电铁塔在强风下产生晃动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施工人员对每个风区段风速段进行科学测量,给风力大的区域铁塔增重,就像大风(dàfēng)天气中体重大的人站的更稳,重量足够大的“胖子”铁塔也能够在强风区中稳稳(wěnwěn)站立,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沙戈荒(shāgēhuāng)”新能源送电量超5成
除了输送(shūsòng)距离长、建设难度大外(wài),作为新疆第三条外送电特高压大通道,投运后,“疆电入渝”工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新疆巴里坤当地独特的沙漠(shāmò)、戈壁、荒漠的地区的光热和风力所产生(chǎnshēng)的绿色电能。
巴里坤县所在的哈密市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而(ér)重庆市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哈密面积是重庆的将近2倍大。人口(rénkǒu)方面,重庆市人口约3200万,哈密市人口不到60万。哈密市80%以上土地面积被荒漠戈壁覆盖,人口稀少的同时却有着得天独厚(détiāndúhòu)的光热和风力资源,目前风光新能源开发量不到5%,所以(suǒyǐ)有了像(xiàng)“疆电入渝”这样的超级输电工程,当地风、光资源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jīngjìxiàoyì)。
减碳(jiǎntàn)效果约等于种树9亿棵
目前,预计每年通过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新疆可以向重庆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按清洁能源占比(bǐ)不低于50%计算(jìsuàn),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如果把这组数字再进行(jìnxíng)一个通俗易懂的表达那就是(jiùshì)(jiùshì),按每棵树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计算,相当于种植9亿棵树的减碳量,所以说,“疆电入渝”工程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输送通道。
探访(tànfǎng)西南首座特高压受端换流站
“疆电入渝”工程投产后,来自新疆的(de)电仅需7毫秒就可(kě)送达重庆,大幅提升我国清洁能源的跨区域消纳能力。
记者(jìzhě)陈杨在“疆电入渝”的(de)终点——重庆市±800千伏特高压渝北换流站为我们介绍重庆的情况。
2260公里外电能(néng)7毫秒到达重庆
总台(zǒngtái)记者陈杨:“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特高压工程位于重庆的渝北换流站。来自广袤新疆的风电、光电通过7毫秒的传输到达重庆后,将在这里进行直流(zhíliú)换交流,再送到重庆的千家万户。
整个工程起于(qǐyú)新疆(xīnjiāng)哈密市,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沿途(yántú)翻越天山、穿越河西走廊、飞跃黄河、跨过秦岭,经过2260公里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这里。这也是(shì)我国西南地区首座特高压接受端换流站。
整个渝北(yúběi)换流站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达到27公顷,相当于(xiāngdāngyú)40个标准足球场(zúqiúchǎng)的大小。在成为换流站之前,这里是“六梁七沟一河道”,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当地建设者(jiànshèzhě)运用(yùnyòng)200多台机械,开山拓土填河,工程整体挖填方量约等于30多个“水立方”工程,也算是当代的“愚公移山”了。
来自新疆的(de)电到达(dàodá)这里后首先要经过平波和滤波装置,通俗地说就是把长途运输的电再过滤一道,让它更纯净更稳定,然后再进行直流换交流(jiāoliú)。平常家里用的都是交流电(jiāoliúdiàn),但交流传输损耗较大,于是(yúshì)先通过特高压直流技术将远在新疆的电传过来,再在换电站让它变成企业和家庭都可以使用的交流电,再经过城市电网,相当于电又转一下公交。而直流换交流的核心部件换流阀(fá)就藏在这个像绿盒子(hézi)的建筑里,它也是整个换流站的“心脏”。换流阀单个高10米、长宽4米,重量超过20吨,“悬挂”在阀厅的顶部,每个(měigè)由近百个模块组成,这样的换流阀,整个渝北换流站共有(gòngyǒu)24个,均为我国自主生产。
此外,为了(le)实时监测“心脏”内(nèi)部的运行状态,阀厅内还布置了红外(hóngwài)测温系统,28个(gè)轨道摄像头来回移动,对核心设备进行测温,确保设备状态正常。9个鹰眼摄像头和885个高清(gāoqīng)摄像头组成的智能联合巡检“战队”,还能自动识别设备油温过高、表盘污损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快速自动化处置。
新疆(xīnjiāng)是我国能源(néngyuán)重要基地,重庆又是我国重要的(de)工业基地。疆电入渝工程就很好地发挥了两地优势,新疆的清洁能源可以稳定送出(chū),而重庆每年又可以获得超360亿千瓦时电能来扩大生产(shēngchǎn)。36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shēnghuó)用电量,而每年输送到重庆的清洁电量相当于以前9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发的电,极大改善了重庆的能源结构。“疆电入渝”工程就像一条纽带(niǔdài)连接新疆与重庆,新疆“输电致富”,重庆“用电强产”,西部大开发的“蛋糕”也将在一个又一个像“疆电入渝”这样的大国工程支撑下,越做越(yuèzuòyuè)大。
新闻链接:为什么新疆送出(sòngchū)的是直流电?
播放视频 画中画(huàzhōnghuà)
刚刚我们的记者在直播中(zhōng)也介绍了,疆电入渝后,在换流站把从新疆送来的直流电转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电,这样可以减少(jiǎnshǎo)电力传输(chuánshū)损耗。我们再了解一下疆电入渝的过程。
新疆的风与光,穿越2260公里,化作(huàzuò)点亮城市的一束光。但它没有(méiyǒu)沿着我们熟悉的交流电网前行,而是(érshì)踏上了(le)一条特高压直流的专线。为什么远距离送电要用直流?答案背后,是一场关于距离、损耗与效率的精密较量。
交流输电系统就像城市内(nèi)的快递网络,电能如同货物,需要多次分拣、转运,通过多节点灵活(línghuó)调配,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适合(shìhé)500公里内的区域电力输送。
而特高压直流输电,则像从新疆直达重庆的货运专列(zhuānliè)——这辆±800千伏的“电力(diànlì)专车”,中途不(bù)停靠、不中转、不卸货,一路穿越戈壁与山川,直达城市心脏。能最大限度减少长途运输中的损耗(sǔnhào),特别适合超(chāo)远距离输电。正因如此,从新疆到重庆,2260公里的超长输电线路,才选择了特高压直流这辆“电力专车”。
当“电力专车(zhuānchē)”抵达城市,换流站这个“超级分拣中心(zhōngxīn)”将整车的直流电“拆包”,精准转换为交流电,再通过城市电网(diànwǎng)的“配送网络”,送入千家万户。
特高压直流解决的是远距离高效输送,交流电则负责终端的灵活分配。一远(yīyuǎn)一近,各尽其能,才让(ràng)这束光跨越山河,走得更远,输得更稳,送得(sòngdé)更准。
央视网消息:6月10日上午,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外送(sòng)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投产送电,作为(zuòwéi)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工程接入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远在新疆的电能是如何(rúhé)跨越山河送往重庆的?我们先(xiān)来连线正在(zhèngzài)新疆巴里坤县的总台记者苏蒙(sūméng)。
连接(liánjiē)新疆 甘肃 陕西 四川 重庆五个省区市
总台记者苏蒙:这里就是位于新疆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市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huànliúzhàn),这里同时也是“疆电入渝”工程电力输送的起点,就在刚刚,这条连接新疆、甘肃(gānsù)、陕西、四川(sìchuān)、重庆五个省区市,全长2260公里的“电力天路(lù)”实现了投产发电。
这条线路(xiànlù)开工于2023年(nián)8月,到今天投运实际的工期还不到2年,创下了我国2000公里(gōnglǐ)以上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快开工到投运的纪录,在这里要向每一位建设者致敬。
“跨雪山 越戈壁” 铁塔“增重”抗住西北风(xīběifēng)
建设这样一条超过2000公里的输电线路并不容易,首先面对的就是复杂的地形,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出发,一级级输电铁塔先后穿越雪山、戈壁,沙漠等复杂地形地貌(dìmào),其中,新疆段(duàn)冬季施工温度(wēndù)在零下30摄氏度(shèshìdù)左右,给整体施工带来不小难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输电(shūdiàn)线路(xiànlù)建设中途径新疆、甘肃的多个风区,最大(dà)瞬间(shùnjiān)风力甚至达到10级。为了降低百米输电铁塔在强风下产生晃动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施工人员对每个风区段风速段进行科学测量,给风力大的区域铁塔增重,就像大风(dàfēng)天气中体重大的人站的更稳,重量足够大的“胖子”铁塔也能够在强风区中稳稳(wěnwěn)站立,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沙戈荒(shāgēhuāng)”新能源送电量超5成
除了输送(shūsòng)距离长、建设难度大外(wài),作为新疆第三条外送电特高压大通道,投运后,“疆电入渝”工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新疆巴里坤当地独特的沙漠(shāmò)、戈壁、荒漠的地区的光热和风力所产生(chǎnshēng)的绿色电能。
巴里坤县所在的哈密市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而(ér)重庆市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哈密面积是重庆的将近2倍大。人口(rénkǒu)方面,重庆市人口约3200万,哈密市人口不到60万。哈密市80%以上土地面积被荒漠戈壁覆盖,人口稀少的同时却有着得天独厚(détiāndúhòu)的光热和风力资源,目前风光新能源开发量不到5%,所以(suǒyǐ)有了像(xiàng)“疆电入渝”这样的超级输电工程,当地风、光资源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jīngjìxiàoyì)。
减碳(jiǎntàn)效果约等于种树9亿棵
目前,预计每年通过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新疆可以向重庆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按清洁能源占比(bǐ)不低于50%计算(jìsuàn),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如果把这组数字再进行(jìnxíng)一个通俗易懂的表达那就是(jiùshì)(jiùshì),按每棵树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计算,相当于种植9亿棵树的减碳量,所以说,“疆电入渝”工程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输送通道。
探访(tànfǎng)西南首座特高压受端换流站
“疆电入渝”工程投产后,来自新疆的(de)电仅需7毫秒就可(kě)送达重庆,大幅提升我国清洁能源的跨区域消纳能力。
记者(jìzhě)陈杨在“疆电入渝”的(de)终点——重庆市±800千伏特高压渝北换流站为我们介绍重庆的情况。
2260公里外电能(néng)7毫秒到达重庆
总台(zǒngtái)记者陈杨:“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特高压工程位于重庆的渝北换流站。来自广袤新疆的风电、光电通过7毫秒的传输到达重庆后,将在这里进行直流(zhíliú)换交流,再送到重庆的千家万户。
整个工程起于(qǐyú)新疆(xīnjiāng)哈密市,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沿途(yántú)翻越天山、穿越河西走廊、飞跃黄河、跨过秦岭,经过2260公里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这里。这也是(shì)我国西南地区首座特高压接受端换流站。
整个渝北(yúběi)换流站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达到27公顷,相当于(xiāngdāngyú)40个标准足球场(zúqiúchǎng)的大小。在成为换流站之前,这里是“六梁七沟一河道”,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当地建设者(jiànshèzhě)运用(yùnyòng)200多台机械,开山拓土填河,工程整体挖填方量约等于30多个“水立方”工程,也算是当代的“愚公移山”了。
来自新疆的(de)电到达(dàodá)这里后首先要经过平波和滤波装置,通俗地说就是把长途运输的电再过滤一道,让它更纯净更稳定,然后再进行直流换交流(jiāoliú)。平常家里用的都是交流电(jiāoliúdiàn),但交流传输损耗较大,于是(yúshì)先通过特高压直流技术将远在新疆的电传过来,再在换电站让它变成企业和家庭都可以使用的交流电,再经过城市电网,相当于电又转一下公交。而直流换交流的核心部件换流阀(fá)就藏在这个像绿盒子(hézi)的建筑里,它也是整个换流站的“心脏”。换流阀单个高10米、长宽4米,重量超过20吨,“悬挂”在阀厅的顶部,每个(měigè)由近百个模块组成,这样的换流阀,整个渝北换流站共有(gòngyǒu)24个,均为我国自主生产。
此外,为了(le)实时监测“心脏”内(nèi)部的运行状态,阀厅内还布置了红外(hóngwài)测温系统,28个(gè)轨道摄像头来回移动,对核心设备进行测温,确保设备状态正常。9个鹰眼摄像头和885个高清(gāoqīng)摄像头组成的智能联合巡检“战队”,还能自动识别设备油温过高、表盘污损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快速自动化处置。
新疆(xīnjiāng)是我国能源(néngyuán)重要基地,重庆又是我国重要的(de)工业基地。疆电入渝工程就很好地发挥了两地优势,新疆的清洁能源可以稳定送出(chū),而重庆每年又可以获得超360亿千瓦时电能来扩大生产(shēngchǎn)。36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shēnghuó)用电量,而每年输送到重庆的清洁电量相当于以前9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发的电,极大改善了重庆的能源结构。“疆电入渝”工程就像一条纽带(niǔdài)连接新疆与重庆,新疆“输电致富”,重庆“用电强产”,西部大开发的“蛋糕”也将在一个又一个像“疆电入渝”这样的大国工程支撑下,越做越(yuèzuòyuè)大。
新闻链接:为什么新疆送出(sòngchū)的是直流电?
播放视频 画中画(huàzhōnghuà)
刚刚我们的记者在直播中(zhōng)也介绍了,疆电入渝后,在换流站把从新疆送来的直流电转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电,这样可以减少(jiǎnshǎo)电力传输(chuánshū)损耗。我们再了解一下疆电入渝的过程。
新疆的风与光,穿越2260公里,化作(huàzuò)点亮城市的一束光。但它没有(méiyǒu)沿着我们熟悉的交流电网前行,而是(érshì)踏上了(le)一条特高压直流的专线。为什么远距离送电要用直流?答案背后,是一场关于距离、损耗与效率的精密较量。
交流输电系统就像城市内(nèi)的快递网络,电能如同货物,需要多次分拣、转运,通过多节点灵活(línghuó)调配,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适合(shìhé)500公里内的区域电力输送。
而特高压直流输电,则像从新疆直达重庆的货运专列(zhuānliè)——这辆±800千伏的“电力(diànlì)专车”,中途不(bù)停靠、不中转、不卸货,一路穿越戈壁与山川,直达城市心脏。能最大限度减少长途运输中的损耗(sǔnhào),特别适合超(chāo)远距离输电。正因如此,从新疆到重庆,2260公里的超长输电线路,才选择了特高压直流这辆“电力专车”。
当“电力专车(zhuānchē)”抵达城市,换流站这个“超级分拣中心(zhōngxīn)”将整车的直流电“拆包”,精准转换为交流电,再通过城市电网(diànwǎng)的“配送网络”,送入千家万户。
特高压直流解决的是远距离高效输送,交流电则负责终端的灵活分配。一远(yīyuǎn)一近,各尽其能,才让(ràng)这束光跨越山河,走得更远,输得更稳,送得(sòngdé)更准。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