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转场10年间

体育正文 224 0

转场10年间

转场10年间

大众网(dàzhòngwǎng)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5月27日下午,2025年(nián)枣庄(zǎozhuāng)科技活动周(zhōu)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枣庄)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shàng)了解到,2025年枣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枣庄)活动暨绿智融合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会议将在5月29日-30日举办。 枣庄市(shì)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一级调研员王忆青,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外国专家局局长,一级调研员周慧(zhōuhu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三级调研员王其军,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裘娜,中建材(jiàncái)光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dǎngzhībù)副书记,工会主席王三昭,滕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赵联喜(zhàoliánxǐ)出席发布会并(bìng)回答记者提问。 王忆青介绍说(shuō),今年5月30日(rì)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持续(chíxù)提升全市(quánshì)科普能力建设水平,根据(gēnjù)《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举办2025年山东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山东)活动的通知》要求,枣庄市科协动员区(市)科协、市级学会及基层科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2025年枣庄科技活动(huódòng)周和全国(quánguó)科技工作者日(枣庄)活动主场活动 在5月29日-30日,我们将举办2025年枣庄科技活动(huódòng)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枣庄)活动暨绿智融合城市更新(chéngshìgēngxīn)高质量发展(fāzhǎn)会议。内容包括举行城市更新学术报告、科技服务团专家与企业代表技术交流研讨(yántǎo)、服务团专家入企现场技术指导等活动。 发布致(zhì)全市科技工作者一封信 在媒体发布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旨在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盯科技前沿,把握(bǎwò)产业变革趋势,积极投身(tóushēn)到我市“强工兴产(qiánggōngxīngchǎn)、转型突围”的伟大实践中,让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更多地惠及经济(jīngjì)发展和民生福祉,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举办(jǔbàn)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 举办“两弹一星(liǎngdànyīxīng)”精神永放光芒——中国原子城历史图片展(túpiànzhǎn)。展览分为“伟大决策”“艰苦创业”“攀登高峰(gāofēng)”“东方巨响(jùxiǎng)”四个单元,让观众从“两弹一星”光辉历史中汲取爱国奉献、团结奋斗力量,让“两弹一星”精神绽放新时代(shídài)光芒,激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 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宣传(xuānchuán)活动 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度采访,挖掘他们的科研故事、创新成果、科研精神等,通过文字(wénzì)、图片、短视频(shìpín)等形式,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枣晓科精选”短视频平台等媒体渠道,推送(tuīsòng)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现科技工作者在各自领域(lǐngyù)的坚守与(yǔ)突破,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开展科技志愿服务(fúwù)活动 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及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jījícānyù)科技志愿服务,壮大(zhuàngdà)科技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新时代(shídài)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开展多元化科学普及(kēxuépǔjí)活动 发挥科技馆等科普教育(jiàoyù)基地阵地优势,精心策划举办亲子活动(huódòng)、特色探馆、防灾减灾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通过专家(zhuānjiā)讲座、科学公开课、实验演示、实践活动等形式,让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体验。鼓励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网络科普作品,打造一批具有(jùyǒu)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pǐnpái),推动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sùzhì)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为科技工作者(gōngzuòzhě)办实事活动 坚持科技工作者的(de)主体地位,通过“三联三促”行动,联合区(市)科协、市级学会积极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不断增强(zēngqiáng)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gǎn)荣誉感。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rì)”活动期间,区(市)科协、市级学会将积极联动,开展活动100余场次,形成全市上下共同(gòngtóng)关心支持科技工作者、支持科技事业的良好局面。 记者:今年山东科技(kējì)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de)主题是“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请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周慧:科技(kējì)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fāzhǎn)的引领支撑,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科技活动周作为展示科技魅力、推动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自2001年举办以来全市直接参与活动人员(rényuán)超过(chāoguò)5万人次,已成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yǐngxiǎnglì)较大的科普(kēpǔ)品牌。2025年5月24—31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jiànshè)科技强国(qiánggu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组建成立了市委科技委,锚定建设新时代(shídài)高水平科技强市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zhànlüè),全市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bèngfā),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国创区建设成果丰硕,在2024年度(niándù)国家(jiā)可持续(chíxù)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综合评估(pínggū)中获工作推进“优秀”等(děng)次,《从“一黑一灰”到“弘文兴旅”,台儿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复活闲置小院唤醒农村“沉睡(chénshuì)”资源,“三生三美”和美乡村模式》等案例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年度报告,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院士枣庄行活动(huódòng)。二是(èrshì)创新主体培育储能充沛,2024年国家科技(kējì)型中小企业入库 1295家,218家企业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réncái)15人;由中国科学院(zhōngguókēxuéyuàn)青能所和精工电子(diànzi)联合攻关的“高性能固态锂电池材料、技术及系统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由山东联润牵头研发的“直径及捻度大幅度变化的纱线和产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是成果转化落地效率跃升(yuèshēng),积极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规划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枣庄分市场,持续深化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80余所高校(gāoxiào)院所合作共建;培训初(中)级技术经纪人182人,推动五批共139名“科技副总”入驻企业开展工作。山东云享天空科技服务(fúwù)有限公司和山东科星企业管理(guǎnl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功备案(bèiàn)为2025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四是科技服务生态焕新(huànxīn)升级,累计对上争取省级资金1.29亿元,与中行、建行等13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办理科技成果(kējìchéngguǒ)转化贷款12.3亿元、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312家;组织(zǔzhī)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sānnóng)”开展培训、服务4983次,受益群众(qúnzhòng)30.7万余人,带动农民增收和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听说(tīngshuō)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2025年市科协安排部署(bùshǔ)了“攻坚(gōngjiān)提升四项工程”,请问“攻坚提升四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王其军:聚焦服务(fúwù)科技工作者(gōngzuòzhě)与科技创新,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2025年我们(wǒmen)重点实施“攻坚提升四项工程”,旨在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jīngjìshèhuì)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一是(yīshì)实施科技人才服务质效攻坚提升工程(gōngchéng)(gōngchéng)。着力服务青年(qīngnián)科技人才,积极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关键成长期培育机制,组织开展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推选举荐各类科技计划、奖励、人才工程时,更加注重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qīngxié)。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宣传,展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担当风采。拓展科技人才创新(chuàngxīn)创业平台。组织重点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高层次科技专家、海智专家与本地(běndì)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动能加速集聚。组织开展“山东省博士创新站(zhàn)”建设试点、企业(qǐyè)典型创新案例征集及宣讲、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海智基地建设等(děng)工作,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技专家联系服务,畅通决策咨询(zīxún)和建言献策渠道。发挥科技智库作用,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二是实施(shíshī)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攻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三联三促”行动,聚焦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tǐxì),加强与(yǔ)国家级学会(xuéhuì)、省级学会的对接沟通,积极争取创新资源向枣庄倾斜,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支持鼓励市级学会联系上级学会、区(市)科协(kēxié)、科技企业,加强项目(xiàngmù)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tuījìn)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项目,重点围绕高质高效农业、新材料(cáiliào)产业,挖掘企业需求,对接山东农学会、山东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服务,助力产业发展,举办黄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等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团企业行活动,推动学会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下沉(xiàchén)到科创一线(yīxiàn)、基层实践,常态(chángtài)化开展科技服务。 三是实施科普(kēpǔ)惠民攻坚(gōngjiān)提升工程。以贯彻新修订的科普法为契机,完善“科普汇·惠万家”科普活动(huódòng)体系,打造贯穿全年的经常化科普活动链条。深化“科技馆(kējìguǎn)+”科教融合行动,健全完善“科技馆+校园”阵地建设、“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巡展、“科技馆+柔性人才(réncái)”人力共享、“科技馆+科创大赛”实绩展示四项行动,探索开展馆际(企)合作(hézuò),策划科普临展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开展科普报告。试点融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探索,提升枣庄科普宣传影响力(yǐngxiǎnglì)。 四是实施科协组织规范化建设攻坚提升(tíshēng)工程。加强学会党建,增强学会内生动力(dònglì),推动市级学会创新发展。围绕“企业(qǐyè)(qǐyè)满园”三年攻坚突破行动(xíngdòng),重点推进(tuījìn)园区科协、企业科协建设,对接联系全国、省级学会,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解决企业科技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老科技专家地方行、企业行,召开全市老专家工作站现场观摩会,开展老专家“一帮(yībāng)一、老带新”活动。着力打造政治(zhèngzhì)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成效过硬的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力量。 记者(jìzhě):枣庄学院科协作为高校科协代表在(zài)枣庄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中、在服务地方(dìfāng)产业发展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枣庄学院) 裘娜:在今年的(de)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中,枣庄学院(xuéyuàn)将与枣庄市科协(kēxié)、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绿智融合 创新驱动城市更新(chéngshìgēngxīn)高质量发展会议》。枣庄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论坛,积极(jījí)对接市科协,密切衔接沟通,有序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会议将紧紧围绕“城市更新”主题(zhǔtí),搭建科学家、企业家,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平台,共邀请7位专家共享最新(zuìxīn)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并组建科技服务团服务企业,对接交流。 枣庄学院始终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chíxù)推进教育(jiàoyù)、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地融合,加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服务,在服务地方方面(fāngmiàn)取得(qǔde)了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qiánghuà)专业对接,提升人才供给精准度。学校立足(lìzú)枣庄市产业需求,不断(bùduàn)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打造与地方产业体系(tǐxì)“门当户对”的学科专业体系。根据枣庄市新能源、煤化工、生物制药、高端(gāoduān)装备等特色产业发展(fāzhǎn)的迫切需求遴选了(le)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3个学科予以重点建设。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xuéyuàn)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xiétóng)育人,提高人才供给的精准度。联合欣旺达等34家(jiā)锂电企业成立枣庄市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暨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开展定制式人才培养,提高人才供给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城建学院创新育人机制,构建“数字孪生虚实融通、班墨文化浸润育人”双核驱动体系,通过建构技术赋能链与文化铸魂链协同机制,加强虚实融通与产教协同,全方位培养建筑数字化匠师(jiàngshī)型人才,为枣庄城市更新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zhīchí)。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升级。强化人才对接,提升服务的支撑力。学校充分发挥高等(děng)学校人才聚集地(jùjídì)、创新(chuàngxīn)策源地作用,组织优秀干部、青年教师全职到企业(qǐyè)挂职培训研发,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jiějué)实际问题。近5年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3013项(xiàng),经费(jīngfèi)总额4.69亿元。“锂电新能源材料(cáiliào)”科研团队,在与精工电子等锂电企业的合作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件,授权5件。我校益康制药研究院团队20余名博士,深入益康集团开展校企联合攻关,目前已有7个产品进入中试,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三是(sānshì)聚焦社会服务,贡献智库力量。学校(xuéxiào)精准聚焦山东“十强”产业和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tǐxì)凝练科研方向,校地企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130余个。学校建立了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机械、化工(huàgōng)、信息技术等行业的(de)(de)基础培训,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训,提升产业人才的素质和层次。 2024年,枣庄学院顺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实现跃升,开启了(le)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的新征程。学校党委提出一体(yītǐ)推进升格大学、升格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两升一创”战略。学校将继续创新校地融合(rónghé)形式、深化校地融合内涵,加快建设产教城融合发展共同体,在服务(fúwù)地方产业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记者:王经理,作为一名(yīmíng)科技型企业研发人员,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您是如何践行(jiànxíng)“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的? 王三昭: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矢志创新”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号召(hàozhào),更是我们扎根一线(yīxiàn)的使命(shǐmìng)。近年来(jìnniánlái),我们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围绕“全员创新生态构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复合型人才(réncái)梯队建设”三大方向,持续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深化全员创新机制激发内生发展(fāzhǎn)动力 创新是全员(quányuán)参与的实践。我们构建了“职工创新工作室(gōngzuòshì)—‘五(wǔ)小’成果(chéngguǒ)孵化—资源赋能保障”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实现“创意向(xiàng)创新转化、创新向效益跃升”。目前已成立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吸纳核心成员近百人,累计孵化优质创新成果20项,其中射线(shèxiàn)屏蔽高分辨率光纤(guāngxiān)材料、高精度非接触式无损拉丝技术、全自动成型熔压系统等成果获得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jìngsài)省级决赛三等奖等荣誉。相关技术应用(yìngyòng)使生产效率提升超200%,累计降本增效超2000万元。这一系列成果充分证明了全员创新的巨大潜力和价值(jiàzhí),也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化成果转化链条构建(gòujiàn)协同创新生态 我们着力(zhuólì)打造“产品(chǎnpǐn)研制—专利布局—中(zhōng)试验(shìyàn)证—规模量产”全流程转化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获批“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gè)省市级科研平台(píngtái),累计申请专利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公司围绕(wéirào)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突破“耐辐照光纤面板(miànbǎn)”“微孔过滤材料”“高性噪比超隔光玻璃”“超大尺寸光纤面板”等关键材料研发,产品广泛应用于微光夜视、智能穿戴、精准医疗、高端显示等领域,为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优化(yōuhuà)人才育成体系,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我们实施“技术(jìshù)+管理”双螺旋人才培养(réncáipéiyǎng)战略。一是建立“骨干(gǔgàn)-工程师-总工”三级人才梯队,畅通技术与管理双晋升通道,为人才提供横向拓展、纵向深耕的发展空间。二是深化产学研融合(rónghé),通过定向培训、市场交流等机制(jīzhì),提升人才创新视野与市场敏锐度。三是完善“项目(xiàngmù)制考核+差异化激励”管理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活力。 通过(tōngguò)上述(shàngshù)举措,公司已形成“人人可创新(chuàngxīn)-成果能落地-人才有舞台”的创新氛围。近五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4%,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10%以上。2024年新产品贡献(gòngxiàn)产值超5000万元,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突破1.5亿元。未来,我们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庄篇章贡献更(gèng)多科技力量(lìliàng)! 记者(jìzhě):作为区(市)科协,滕州市科协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计划开展(kāizhǎn)哪些活动? 赵联喜: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滕州科协工作(gōngzuò)的关注(guānzhù)。为做好今年(jīnnián)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相关工作,我们滕州市科协按照中科协和省市科协的部署要求,紧扣“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这一主题,结合(jiéhé)滕州实际,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激励全市广大(guǎngdà)科技工作者推动(tuīdòng)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安排了九项活动: 1.送政策、送科技书籍活动(huódòng): 我们将为全市科技(kējì)工作者代表发放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和前沿(qiányán)科技书籍,及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旨在帮助(bāngzhù)科技工作者精准掌握政策方向,促进科研工作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2.发布《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yīfēngxìn)》: 在《滕州日报》和滕州科协公众(gōngzhòng)号上,我们将刊发《致全市(quánshì)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向全市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勉励他们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建设“中华善城、现代滕州”贡献智慧力量(lìliàng)。 3.举办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jì)科普剧展演启动仪式: 举办滕州市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启动仪式,并(bìng)创新推出舞台剧(wǔtáijù)《云边稻田(dàotián)》科普剧展演。通过生动的剧情和有趣的科学(kēxué)实验,让观众在沉浸式观演中领略科学魅力,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探索热情。 4.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zhǎnlǎn): 通过固定展板+流动展览(zhǎnlǎn)的形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精选杰出科学家事迹与重大(zhòngdà)科技成就(kējìchéngjiù),以生动图文、互动展项等方式,讲好科学家故事,激励公众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qínghuái)。 5.组织开展科技工作者现场(xiànchǎng)学习交流活动: 我们将组织科技(kējì)工作者代表到科技创新(chuàngxīn)现场(xiànchǎng)、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现场观摩,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互动,让科技工作者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6.举办青少年科技(kējì)创新大赛: 联合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共同举办青少年无人机(wúrénjī)大赛和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yǔ)实践能力,全面(quánmiàn)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7.联合市老科协(kēxié)开展送健康进(jìn)乡村、进企业活动,组织老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义诊和(hé)健康咨询,为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筑牢健康基石。 8.开展“强工兴产·科技(kējì)赋能”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zǔzhī)发动各学(协)会、各镇街科协、各科普工作室聚焦“强工兴产、项目突破(tūpò)”攻坚主线(zhǔxiàn),主动(zhǔdòng)融入创新驱动发展大局。通过开设Deepseek教学及应用研修班、组织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制技巧培训会等志愿服务活动,精准赋能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 9.制作系列科普音视频(图文):大力弘扬墨子科创精神(jīngshén)和(hé)鲁班工匠精神,谋划制作系列短视频,以生动视听(shìtīng)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当代科技惠民成果,增强科技工作者的(de)获得感和荣誉感,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通过这些(zhèxiē)活动的举办,不仅体现了我们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尊重,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普(kēpǔ)工作方面(fāngmiàn)搭建了平台。我们期待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fāzhǎn)做出我们科协应有的贡献。
转场10年间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