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探访广西“植物界大熊猫”银杉发现地

体育正文 219 0

探访广西“植物界大熊猫”银杉发现地

探访广西“植物界大熊猫”银杉发现地

中新网桂林6月10日电 题(tí):探访广西“植物界大熊猫”银杉(yínshān)发现地 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和“林海珍珠(zhēnzhū)”的银杉,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早发现于广西(guǎngxī)桂林花坪(huāpíng)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xià)称“花坪保护区”)。由于其对生长环境的严苛要求,银杉在自然条件下幼苗成活率极低,种群更新困难。 图为在广西桂林花坪(huāpíng)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崖峭壁上(shàng)自然生长的银杉。杨宗盛  摄 为(wèi)拯救这一珍稀物种,花坪保护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下称“广西植物研究所”)紧密合作,开展野外调查、物候观测(wùhòuguāncè)及幼苗抚育,重点突破人工(réngōng)繁育技术。 花坪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马敏表示:“银杉是喜光植物,保护区林冠密闭,导致光照不足,幼苗通常(tōngcháng)生长2年至3年后难以存活,自然(zìrán)更新(gēngxīn)能力弱,必须依靠人工繁育干预。” 据介绍,银杉(yínshān)在花坪保护区自然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1600米的悬崖峭壁两侧(liǎngcè),植株高大。其开花结果存在大小年现象,且成熟球果开裂后种子极易(jíyì)飘散,采集难度极大。 图为科研监测人员在查看人工繁育银杉球果生长(shēngzhǎng)情况。杨宗盛  摄 广西植物研究所园林园艺研究中(zhōng)心科研员邓涛介绍:“我们在红滩银杉人工林搭建(dājiàn)了(le)授粉育种台架辅助采集。每年10月,团队在现有人工林中收集球果,带回研究所进行种子处理、萌发和幼苗培育。” “银杉(yínshān)拯救,我们做了高(gāo)压、扦插、播种几种繁育方式试验,通过对比,种子播种的成活率要高一些。”花坪保护区科研科科长刘宏说:“2022年科研团队在红滩人工林进行了人工授粉试验。2023年成功(chénggōng)采集到3000粒球果,经活力测试筛选后(hòu)播种,最终萌发1145株(zhū)幼苗,目前存活290株。” 由于银杉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需经历冬季低温才能萌发,周期(zhōuqī)漫长,给人工培育(péiyù)带来挑战。科研团队创新采用“模拟野外(yěwài)环境”培育方式(fāngshì),在温室中精确控制温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定期巡护监测幼苗生长状况。 “银杉主要生长在(zài)酸性土壤环境,花坪红滩人工林的土壤pH值略高。我们在培育过程中未施加化肥,仅使用了(le)营养土。”广西植物(zhíwù)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王玉凤说。 图为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滩珍稀植物繁育基地。(无人机照片(zhàopiān))杨宗盛(yángzōngshèng)  摄 目前,花坪保护区内共有7个银杉分布点,总面积约25公顷,野外(yěwài)自然生长的成年(nián)银杉共129株,最高(zuìgāo)树龄超过500年。保护区红滩珍稀植物繁殖基地(jīdì)的300株成年母树保持稳定。科研培育的成年银杉达171株,树高约10米,树径30厘米至40厘米,其中最大一株(yīzhū)树龄已达50年。 邓涛表示:“人工培育的(de)银杉(yínshān)幼苗完成适应性观测后,今年研究中心将开展野外回归试验。” 据了解,银杉(yínshān)是300万年前遗存的古(gǔ)老珍稀植物,仅分(fēn)布于中国广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花坪(huāpíng)保护区保存着中国最大的银杉种群。1955年,时任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副所长钟济新率队在花坪保护区(原广福林区)红崖山首次发现银杉活体并采集模式标本。银杉独特的形态(xíngtài)和生存环境,对研究松科植物演化、古植物分布、古地理及(jí)第四纪冰期气候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人工繁育对其(qí)保护与种群壮大至关重要。(完)
探访广西“植物界大熊猫”银杉发现地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